在跑路平台投资百万的人:自信、上瘾、从未失手,直至踩雷 | 棱镜

2018-08-07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棱镜」

作者 | 周纯 张琴

编辑 | 暴剑光


01.jpg

刘然的钱都投在了网贷平台里。他是投了100万元的大户。

当河北人刘然得知自己在网贷平台“城城理财”踩雷时,他原地呆住,仿佛掉入一个巨大的冰窖。他银行卡里的钱,甚至不够买一张从河北去往“城城理财”公司所在地杭州的火车票。

崔琴20多万元的投资,是在“米袋计划”上蒸发的。虽然这笔钱没有上百万那么惊人,但这是她过去十年的全部积蓄。

崔琴写下了她的感受。“一夜无眠。”“欲哭无泪。”“我这十年来所有的努力、所有的付出、所有的青春和希望,好像随着那钱的消失也一起消失了。”

网贷行业正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数百万名投资人被裹挟其中,挣扎无力。

“现在就跟玩挖地雷似的,挖到一颗之后,你知道后面肯定还会‘啪,啪,啪’。”刘然向腾讯《棱镜》苦笑。

腾讯《棱镜》在过去一段时间对话了数十名“踩雷”的大额投资人,他们中很大部分投资在百万以上,对于网贷投资有着他们自认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多年亲身实践,各自都有一套挑选平台的标准,并且在过去几年从未失手。

他们投资网贷,是为了给过去数年手中快速增长的财富,寻求一种保值增值的方式,至少能“跑赢CPI”。在他们眼中,买房门槛越来越高,银行理财收益太低,股市风险太高,网贷成了一种折中的最佳渠道。

投资网贷给他们带来了自信和成就,甚至慢慢上瘾。这些别人眼中的中产阶级,可以为了5元钱的奖励去注册一家新平台,因为“架不住平台数量多”。但在可观的收益面前,他们依然认为年化12%算不得高收益。

然而,从未失手的他们,还是“踩雷”了。

中产阶级的投资焦虑:还有比网贷更好的投资平台吗

今年41岁的李茂属于白手起家,早年做过生意,现在是一家保险公司的中层,积累了近千万元的财富。原本无忧的生活,近期却被一家叫“花果金融”的网贷平台给打乱了。

从2015年开始,他陆陆续续在花果金融投资了405万元。6月26日,花果金融官网公告逾期,至今未有任何实质性进展,李茂不知道本金能不能拿得回来,能拿回来多少。

在接触网贷之前,李茂将一部分资金投向保险产品,这是他最熟悉的领域,但年化3%-5%的低收益最终让他用脚投票,到期之后悉数转移到了网贷领域。在花果金融,他能获得年化13%的收益,是此前的3-4倍。

“30多岁年纪的人,还是喜欢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去获取更高的收益。”张正对《棱镜》表示,他是网贷行业最早的一批投资人,从2013年开始投资网贷,前前后后投过至少10家平台。最后在投之家平台折戟,损失100万元。

作为此前知名的行业资讯网站网贷之家的关联平台,投之家的“爆雷”,让整个行业的信心崩塌。

同样是投之家受害人的邹雪告诉《棱镜》,投之家是她踩的“首雷”。在接触网贷投资之前,她也曾买过股票,但“一赚两平七亏”,赔了不少。在她看来,投资股票还是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不然就要长期持有,“炒股炒成股东“,像她这种耗不了的,只能割肉离场。

包括邹雪在内的多位受访人士对《棱镜》表示,银行理财收益率太低,不到5%;股市风险太高赚不到钱;信托有一定的门槛而且也不保本;此外,随着过去几年各地房价的成倍数增长,以及各项限购措施。让买房投资这个选项,已经慢慢从中产阶级的投资清单中划去。

放眼望去,收益率普遍在8%—15%的网贷,最终成为他们兼顾收益与风险的折中选择。

刘然此前也曾投资过股票和基金,除了基金略有盈余之外,股票一直亏损。“大家都会想着钱生钱,去找各种各样的投资渠道,相对而言网贷能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比较高的收益,但前提是你要选对安全、可靠的平台。“

“我知道社会上有一种声音,就是这帮网贷受害人自己贪,活该,但是你说13%的利润算高吗?”李茂反问。

在他看来,过去十年中国的房价翻了数倍,而现在银行的理财收益不到5%,都赶不上通胀水平,“没有好的投资渠道,你让我们如何挣钱去解决子女教育问题,和自己的养老问题?”

与前面几位投资人的经历如出一辙,陈生也是从股市、楼市辗转到网贷投资,他和家人在米袋计划累计投资了近百万元。结果,股市被套、楼市受限、网贷踩雷。

“我什么‘韭菜’都被轮到了”,他自嘲道。

自信的方法论:比大妈的投资段位要高出很多

在与上述投资人交流的过程中,《棱镜》发现,他们对网贷的了解程度远超出想象,并非只会关注收益率高低的“小白”投资者。

例如,他们知道网贷其实是一种次贷,那些从银行贷不到款的个人或企业,只得接受更高的贷款利率从网贷平台借钱;他们也知道网贷只是一个信息撮合平台,无法兜底,最重要的是看它实际的借款人有无违约风险。

他们还普遍认为,超过15%的年化收益就算高息,要谨慎投资,毕竟,没有多少企业能承受这么高的借款成本。

张正至今还记得,2013年第一次投资网贷时那种忐忑的心情。钱从网上转过去,不知道网络的那一端是谁,自己手里什么凭据都没有,“非常紧张”。但如期的还款让他慢慢松懈,并开始追加投资。

邹雪也观察到,她和身边投资网贷的人一样,都经历了一个由不信任到信任的过程,投资金额也慢慢变大。几年下来,他们各自都积累了一套挑选网贷平台的方法论。

邹雪首先会看平台的股东构成,以及一些标的的具体投向,投资期限不要太长,不要跟平台“谈恋爱”,一年期以内为宜。收益方面,年化利率在12%左右性价比就很不错。

她对自己的网贷投资能力很自信,像“e租宝”那样的高息平台“一看就不靠谱”,而一些喜欢投资线下理财平台的大爷大妈什么都不懂,“纯粹是被忽悠”,像她们这种从2014、2015年网贷雷潮里走过来的人,则“多少还是明白点的。”

她甚至向《棱镜》算了一笔账:一般网贷平台的逾期率约在10%-15%,而且通过催收手段多少还能收回来一点,她把投资分散在三四家网贷平台,即便是这个平台的某个项目逾期或爆雷了,其他几家平台12%左右的收益,也可以覆盖这个平台的本金损失。这样看起来,网贷投资是个万无一失的选择。

除了参考网贷之家的排名之外,刘然喜欢参与各种投资人见面会,来作为自己挑选平台的重要标准。在他看来,和平台高管的面对面交流,还是能够获得一些踏实感,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他甚至经历过,2017年去“城城理财”交流时,公司高管还善意提醒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以后不用再追加投资了。结果,一年不到,平台就“爆”了。所谓“提醒”,只是增加了更多人的信任、更多的投资,如今增加了更多的损失。

与其他人不同,李茂最看重的则是平台的第三方担保。“花果金融”引入远山利丰对部分不良资产进行债权回购,这让李茂十分放心,“我们签署的是三方担保协议,比银行理财合同还安全。”

但无论多么丰富的经验,他们都忽视了一条,作为个体投资人而言,很难去辨别平台标的的真伪,而这正是风险的所在。更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某些平台做假标的胆量和比例,远超过他们的想象。

在事发之后,李茂和其他投资人曾问过花果金融的负责人,平台的真标到底有多少,“他刚开始告诉我们有九成,最后又说只有三成,到现在也不能确定究竟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这让李茂愤懑不已。

上瘾与沉沦:不放过任何让财富增值的机会

张正早年投资过一些网贷高息平台。在他看来,投这种高息平台就是一种赌博心态,赌它能撑几个月。比如你投3个月、6个月,如果它不跑路的话,你能赚3分或者4分的利息;如果跑路了,你的本金有可能受损失,“挺刺激的。”

《棱镜》注意到,在网贷行业刚出现的头几年,动辄年息两分、三分甚至四分(注:分别对应年化24%、36%、48%)的平台屡见不鲜。例如,2016年爆雷的中晋资产,曾以50%的年化收益疯狂吸引投资人。随着逐渐洗牌出清,行业也经历了一个降息的过程,目前网贷平台主流的年化收益约在8%-15%。

邹雪则跟随大部队当过一段时间的“羊毛党”,例如,注册一家新平台返5元钱红包,最低充值50元钱,投资15天之后,连同红包一起返还本息。

“虽然5块钱很少,但是架不住平台多啊!”邹雪强调称,她一天能投十几个这样的平台,付出的仅仅是把50元钱搁进去放十几天。每天看着不同的平台到期回款,“当时就有一种遍地是黄金的感觉”,她向《棱镜》表示,这样一个月下来也能有三五百元的收益,够早餐钱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投资大户李茂的收益感知会更强烈,他在花果金融的年化收益是13%,作为VIP用户,偶尔还会有额外1到3个百分点的加息,算下来,即使不干活,每个月的网贷收益都有好几万块钱,“相当于北京白领一个月的工资吧!”

除了可观的收益,身为平台VIP用户带来的身份认同感,也是李茂从未有过的。

据他介绍,除了加息,VIP会有专门的群,也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对接,定期推送一些产品。这比去银行排队抢购理财产品的体验好太多。

为了赚取利差,原来有能力全款买房的陈生,选择贷款买房,再将银行贷出的钱投资到网贷,能赚取至少3个点的利差收益。

崔琴也不放过任何一个让财富增值的机会,她会每个月省吃俭用,定投5000元到米袋计划,在这里,投入1万元每天能有2元钱收益,她最大的乐趣是看着收益变得越来越多。为了获得一两百块钱的红包奖励,她又把随时能提现的活期悉数变成定期,以至于在提现危机到来时,自己无力抽身。

“有一种上瘾和魔症的感觉,”她向《棱镜》表示,她每天都会登陆APP数次,去看着里面的数字慢慢增加。“回想自己三年投资P2P的经历,让我体验到了投资和储蓄的乐趣,也树立了对自己的信心,觉得自己有一些小小的成就。”

刘然至今都很懊恼,如果不是自己贪图多2个点的收益,他也不会将资金从一家稳健的平台全部转移到“城城理财”去,也不会有血本无归的惨痛经历,“说到底还是自己太贪。”

“踩雷”后的消费降级:重新安排生活

“踩雷”之后,维权成了他们生活的重心。同时,这些原本生活富足的投资人,不得不采取“消费降级”的方式,来度过难关。

谈及“踩雷”对自己的影响,刘然坦言,生活方式的变化是最大的。以前基本上财务自由,现在过得非常憋屈。“以前你看见什么,你只需要考虑自己喜不喜欢,但现在需要先看它的价格。”

405万对于李茂来说,等于损失了一套房,让他这一阵子缓不过气来,但也不至于要流落街头的地步,“有它也行,没它我的日子也照样过,一天该吃三顿饭,我也不吃两顿饭。”

“但生活品质肯定是下降了,比如以前一年要出去两次国外旅游,现在只能改为国内游了。”他补充道。

陈生则准备明年再卖掉一套房子,把自己的杠杆往下“降一降”。贷款几百万的他,已经没法在网贷赚到利差了。

作为投资大户,陈生也是维权小组的主力成员,但一次次徒劳的维权活动,让他开始变得心灰意冷,“ 我已经做好了一分钱也拿不回来的准备了。”

邹雪和崔琴则乐观得多,认为自己的钱总有一天能够拿回来,只是耗时长短、拿回多少比例的问题。她们甚至已经开始琢磨,钱拿回来之后再投向哪里?“总不能天天搁家里瞅着它吧?”

邹雪认为,恢复和重铸对网贷的信任是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即便大家开始慢慢再往里投了,也绝不可能把自己全部身家放在里面。而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当日到账额度1万元的限制,更让她感到焦虑,“可投资的渠道越来越少了。”

直到现在,崔琴也不觉得当初投资P2P这个选择是错的,只是自己很不幸地赶上了行业的这个发展阶段,行业比较混乱,洗牌还没有完成。她表示,以后如果有靠谱的好的P2P平台,她还会继续投。“投资肯定要多样化,不能只有银行一个选择。”

(因涉及隐私,文中所涉网贷投资者为化名,但他们的投资经历是经过核实的。)

版权声明

棱镜·腾讯新闻出品 | 第313期

运营编辑:范晟男

本文版权归“棱镜”公众号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后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并在文首注明来源、作者及编辑。

02.jpg

03.jpg

04.jpg


评论请前往 2049BBS.xyz已被墙

本站已被屏蔽,分享到墙内时请转本文的 GitHub 原始页面 在跑路平台投资百万的人:自信、上瘾、从未失手,直至踩雷 | 棱镜,或者查看可直连的镜像 网站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处收录仅供存档研究,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