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描绘爪哇起义的艺术作品为例,来看从不同视角保存记忆的重要性
上图是荷兰画家Nicolaas Pieneman 于1830-1835年间绘制的油画。
画面的场景是荷兰将军Hendrik Merkus de Kock逮捕了当地抵抗组织领导人爪哇王子Diponegoro。这个逮捕场面是从荷兰殖民者的角度绘制的。
在该视角的描绘下,Diponegoro抛弃了他的追随者,毫无反抗地投降。荷兰国旗高高飘扬在将军官邸的上方。将军本人身上成了光线的聚焦点,表现出光荣伟岸的形象,用手指着一辆囚车。这辆囚车将会带着投降的犯人去流放。
而王子的追随者们在领导人屈服之后,也纷纷将武器丢在了地上,一副兵败如山倒的样子。这幅画表现了荷兰殖民者对叛乱的严厉但“正确”的惩罚以及当地人民的归顺。好似一个慈祥的严父惩罚一个误入歧途的儿子一样。
爪哇画家Raden Saleh就同一题材画了另外一幅油画。与上图的视角相反,这幅画中,Diponegoro不再是一个顺服的投降者,而是一个踏入了荷兰人陷阱的愤怒的抵抗战士。他与荷兰将军并排站在台阶上,据理力争,显示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荷兰的将军被描绘成头大身小的可笑体型,暗示了他在这场名为谈判实为诱捕行动中的卑鄙角色。
这两幅画,前者收藏在荷兰国家博物馆里,后者收藏在印度尼西亚Istana Negara博物馆。同一件事的两个视角,哪个正确?以当今的后殖民主义角度来看,当然后者更正确。但如果没有后者,我们就只剩下前者可以参考了。这两幅作品的对比,是从不同视角保存记忆的典型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