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霏藝
不知道爲什麽很多人認爲我是90后。
我在想,有這個想法的朋友,應該是90后,覺得我什麽語言或者話題,讓你們產生了共鳴?
還有人,認爲我是程序員,我想也是因爲我提到了一些編程相關的話題,讓你們有這個感覺吧?
我在想,同樣的道理,也有人會覺得我是80后,70后?
也有人覺得我説謊。。。
對與錯,其實也不重要。不管我是誰,性別,年齡,職業。都不重要了!
一切都是假的,和一切都是真的。在網絡上,一樣!
問題不在於我是誰,而在於我説了什麽。
突然發現,網上找個人説話都很難。。。
爲什麽很多人認爲我是90后。
大概因为很多这样认为的人,自己是90后。他们在你身上看到了和自己的相似点,所以觉得你和他们其他方面也相似。
同理,觉得你是80/70后的人,可能自己就是那一代人。:)
我喜歡看小説,但是國内,小説論壇以前很火的。現在都被關了。言論沒有自由。連寫小説都被封殺。論壇需要備案,大量網站被關閉。
我開始研究翻墻。教其他朋友翻墻,我以爲,教會了大家翻墻,就可以把小説網站搬到海外,繼續以前的生活!但是,我高估了很多事情。大部分人,不會翻墻,不想學翻墻。學不會翻墻。
心灰意冷,我就網上到處寫翻墻的文章,科普如何自己寫一個翻墻軟件,各種翻墻技術做代碼級別的科普,讓他們瞭解什麽是什麽。但是沒人看!
到了品蔥,寫了更多,雖然有人看看,但是就是看看。
墻不只是隔離,還束縛了人的思想!
我的身邊,80后,90后,00后,刷抖音的非常多。他們不具備自我思考的獨立。卻很盲從!
哪怕教他們翻墻,也總覺得麻煩。一定要一鍵安裝,懶人方式。
翻墻,使用一鍵,是非常危險的。也正因爲這樣,我才從代碼級別告訴大家什麽是對,什麽危險。
我的工作,你們可以理解爲是老師。更多是看論文,然後帶著學生一起科研。
科研方向很多。哪怕寫代碼,也不是我自己寫,下面的人負責。我更多是看代碼在邏輯上有沒有按照論文實現。
我們的工作,是基於文本方向的研究。
這個方向也包括對語音的解析。説到這裏,很多人就知道了。
最開始,我們用的都是Ad hoc網絡,後來 GoogleNet,再後來 Wave,到現在的transformer,BERT
工作就是這樣,不停更新迭代,換了很多技術,只能不停學。
學習,我也覺得枯燥乏味,晦澀難懂。80/90/00后們,在我手下讀論文,大家都不開心。
很多人對我反饋,看到英語就頭疼【但是沒辦法,論文都是英語的】
還有人看到數學公式就想吐【沒辦法,這行對數學要求就是高】
熬到最後的小朋友,看到那些几千行的代碼就放棄了【實現論文的代碼,的確很難】
我們這行,工資很低,但是要求很高,需要會英語,數學,編程。工資還低!
但是,去互聯網公司,就可以只做CRUD,就可以一年幾十萬,多划算啊!
我們這行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招不到人!
這個問題,不止是我們公司。國外也一樣,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導致人才都去互聯網公司。
基礎行業,就沒有人了。
這個事情不是最近幾年,我感覺已經有20年的歷史了。
我感覺,自己畢業以後,基礎行業的發展就停滯了。人才的匱乏導致全球經濟泡沫化。
以上是看了Linus說Linux的開發都是40/50多歲,後繼無人的觀點以後。我的自己想法。
我覺得,研究操作系統的我們,的確都是40/50多歲了。年輕人,80/90/00后的確不願意做我們這樣的工作。我們這樣的工作,都是老人在做。
當然了,我不是做操作系統的。。。我只是舉例,我們基礎行業沒人了
工作的幾十年。
我也問過年輕人,你們選擇這個行業,是因爲喜歡還是隨便找一個就行?
他們沒人喜歡。
我覺得很正常吧。。。畢竟這個行業非常冷門。出去説自己是程序員,比説出來是我們這樣的工作要“光榮”?
互聯網行業的招聘。我覺得很詭異。
我感覺,互聯網行業很希望挖人,很少培養。
也就是說,公司很喜歡因爲某某某發表了什麽論文,或者有什麽開源項目,或者在其他公司做了高層,就挖過來。
很少聽説,大公司,有自己培養出一個大神的。
所以,我覺得大公司有大公司病,這個病就是進去以後,人的成長就停止了。
大公司,只會去挖人來給與升職的可能。培養就是“養個備胎”而已。
如果年輕人,真的想要出人頭地。只能讀書。發表大神級別的論文,這樣,企業就會高薪挖你。
舉個例子,大學畢業,花10在大學做科研,發表論文。
和花10年在公司底層開始趴。最後肯定是發表論文的人進去以後的職級更高。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是發表論文的料【就像賭博,收益雖高,但是風險太大】。所以,最後就是大家選擇畢業就工作,而不是去科研。
所以,我們科研行業就基本沒人了。。。
好像講了太多工作的事情?
我一直讓大家不要奶頭樂
現在想想,自己發歌,對你們也是奶頭樂。。。
這樣吧,你們繼續奶頭樂
希望你們自己開心就好
我知道,數學很難,我知道,看論文很痛苦
我知道,我每天逼你們看論文,你們非常恨我。。。
我也不説什麽爲了你們好了
你們可以做你們開心的事情
生活的事情,我一直覺得年輕人很頹廢。現在才明白,讓你們頹廢的是我們。。。
工作的事情,壓力這麽大【讀論文,實現論文,的確壓力很大】
生活上再不給你們放鬆,太殘忍 了~
我一直不要求年輕人加班的!
我也希望大家的生活可以豐富多彩。但是沒想到,大家只是刷抖音
明天周日,得開車出門了
最後還是説下共產黨的問題。
從始至終,我都覺得現狀,推翻共產黨,只是換個“共產黨”繼續統治中國。獨裁的主旋律是不會改變了。
我覺得,中國的現狀,根本原因不是共產黨,是中國人。中國人的DNA,製造了不變的結局,只是輪回罷了。
我的觀點,在品蔥也説了很多遍,哪怕今年共產黨倒了。那麽明年呢?大家就民主自由了?
既然短期内,不會有任何樂觀的結果,爲什麽不選擇出國呢?
年輕人,我的建議一直是在國外定居,等中國民主了,自由了,你打算回來再回來。
你活的很年轻
@霏艺Faye #2
对于依赖工具的过患,这点非常感同身受。
其实现在有个问题越来越现实,就是科技越来越发展,工具越来越傻瓜化,学习成本极低,非常容易得到满足感。但是这种科技的背后是严重的垄断。比如人们普遍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真正掌握智能手机开发技术的,却是少数几个垄断部门,很多硬件软件也是如此。
又例如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大家都不愿意花钱买,于是会去网上下载盗版。比如WPS,搜狗输入法,QQ等等。说到QQ的问题,其实QQ截图,会不会有类似iphone拍照的exif功能,会不会记录截图的具体时间,适用QQ,操作系统版本号,ip地址呢?这只是几百行代码的问题。又比如搜狗输入法,对于游戏辅助稍有了解便知道,外挂有种注入方式叫输入法注入,这种技术十年前就已经烂大街了,那么这种技术,会不会早就被搜狗等国产输入法用来监控电脑,监控输入数据呢?这些东西从理论上来说,都是非常简单易行的,只存在伦理问题。而现在这个政治局势,离1984已经不远了,那么实现这些功能的最后伦理障碍也被突破了。
所以,是否应该未雨绸缪,尽早寻找替代品呢?
我的想法是越上古时期的软件,越是靠谱。
也许工具很不傻瓜化,学起来用起来特别麻烦,但是,经历过20年前的互联网时代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操作系统,软件,用着都是有安全感的。完全不像现在,虽然用着自己的电脑,但是总有所保留,有所膈应的感觉。
舍弃民间尚未掌握的高科技,还是成为被垄断的高科技的努力,全靠自己选择。
上文有几个错别字,最后一行,“努力” = “奴隶”。中间段落“适用QQ” = “使用QQ”。。。
@霏艺Faye #3
嘿,没想到遇到一个同行。说不定我们现实生活也在相关会议见过。科研储备你其实不用担心,学界密密麻麻的人还是涌入phd program的;虽然大部分人读出以后直接业界工作,但是工业界的贡献在这个行业其实并不比学界少;比如google的googlenet, wavenet, transformer, bert,又比如MS的resnet。现在的创新还是在工业界的,没有那些大规模计算能力,叠了几百层的NN怎么算的出来,现在做学术也得和工业界进行合作,不然结果太难出来。纯理论研究也是有,但是和现在的practice相比差的有点远。
学术界要去工业界还是很简单的,而且起点很高,反过来很难。空降比一直在工业界的人得到的多很多。不过到了tenure阶段,大家不会直接去工业界,最多sabbatical的时候去一两年,再回来;平时合作做点项目拿点钱,过得也很开心。因此,很多优秀的phd还是先选学术界的。不用灰心。
@霏艺Faye #5
共产党的问题不在于它是共产党,它相信什么,而是在于一党独裁这个事实。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圣人也会变成恶龙。开放党禁,开放言论,我完全欢迎一个以社会主义为理念的政党进行竞争来制约资本的贪婪。可惜,现在是一党制,党有自己的军队,我自然反对。
中国人的DNA没有问题(NLP上很多做出贡献的人也是华裔),有问题的是教育,有问题的是中文这种模模糊糊不精确的语言(同一句话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有时结合上下文的解释还不同;去他妈的可意会不可言传),教育和语言造成了逻辑训练的缺失。大家不知道何为道理,不能分辨道理,自然都不讲理了。中国殖民两百年不错。
最后的建议不错,能离开大陆就离开,先过好自己的生活再考虑帮助其他人。
對DNA話題的解釋:
我突然發現,我的思維太跳躍了。。。
最近看了蝗蟲的Wikipedia【最近不是非洲蝗蟲麽?】
蝗蟲,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團體行動。但是儅他們的密度達到一個極限以後,蝗蟲的很多習性會發生變化,形成蝗災,這個時候,他們會組成一個“政黨”,集體行動,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我只是類比中國人的一個特性。在中國人被隔離的情況下【沒有組建團體】,中國人的行爲方式,我覺得還比較正常。但是儅組建了政黨【也可以是小團體】,就會開始欺負人,去掠奪弱者的資源。
和印度人他們組建團隊欺負外族人不同。我感覺中國人組建的團體都是内鬥爲主。
我的感覺,中國人如果孤立存在,不會有什麽異常。但是儅大量的中國人在一起,凝聚以後。開始出現大量的打壓弱者的行爲。類似組建了黑社會,收保護費的方式。這個收保護費的方式,還是對内的,而不是對外。
@natasha #15
两码事,我用英文也可以含含糊糊,云里雾里。但是我需要的时候用英文可以很精确地避免模糊含义,可是用中文我做不到。或者你可以认为我的中文水平不足,做不到像英文精确表达的程度。
你试一下用英文写一篇理工科的学术论文,再试一试用中文写一篇,你看看哪种语言更加精确。你用英文的时候可以写得含糊,但是在review的时候正常的referee都不会允许这种模棱两可的句子存在的。
中文的同义词太多了,一个词可以有很多的意思。不说理工科,就说大路货“中国人”这个词,这一个词包含了nationality, ethnicity, race, heritage, culture等一系列的意思,讨论中我要偷换概念,搅混水很容易。但是在英文论文中,你用错了词用错了含义,就是错了。我据你没商量。
@da6359772 #18
除了英语和中文之外,我也用其他语言写过论文,我的感觉是,不同语言语法不同,使用方法也不能完全求同。英文即便你分别用了nationality, ethnicity, race,heritage, culture,在不同语境每个词都有不同的意义,必须需要额外的定义来确定该词在某种context中的意义。中文的歧义,也完全可以通过附加的定义来规避。
我做过一些跨学科研究,个人感觉,相对于文科论文,理科论文要稍微好写一些,起码同样的精确度要求下,理科论文的修辞不用文科那么讲究。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所谓的中文语言含混,是可以通过附加定义来避免的。
这是我的一点经验。不过每个人经验不同吧。您也有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