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大才女卖米有感
残芳一笑便作尘 我从未见过一个女孩的笑容是如此灿烂,笑靥点亮了四面风,给人温暖和光芒。却不曾想,那是一个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笑容,几月之后,将随风而去,和尘世诀别。 这个女孩叫张培祥,笔名漫天飞花,临走前三个月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生活从来就不会是完全的光明,也不会是完全的黑暗,即便是阴云漫天的日子里,我也会记得往日的阳光,并憧憬明日的温暖! 轻轻地写,轻轻地说,苦难化为笑谈,生死且作虚妄,平和的文字娓娓道来,虽有淡淡的忧伤,却也是苦一般地香甜。 命苦心不苦,然而,心要有多大可以承受这苦命,这颇为艰辛坎坷的一生!出生于贫寒之家,早早便用稚嫩的学生肩膀扛起了家中的重担,不抱怨,不彷徨,一步步,一点点,闲时下地打工,筹集家用,却依旧,笔耕忙碌勤不缀,笃志虚心,考取了中国顶尖学府——北京大学,在这里 找到了可以托付终身的那个他,找到了可以酣畅自如,挥洒文学笔墨的那个家。人生正在顺利地往上走,谁曾想,前方却是个是个深不见底的断崖。 这会不会使某些看客感觉错愕,甚至还带着深深的惋惜,或许有点吧,从世俗功利的眼光看,苦了这么长时间,本该光明的时候却又掉入了无底深渊,于是,苦命、悲催、惋惜这一类同情般的词汇便会从他们心中有感而发。 然而,生命的长短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因此单纯权衡生命的时间是愚蠢的。尽管她24载短暂年华就像璀璨的烟火一样短暂即逝,但她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充分利用生命的馈赠:靠自己的努力跳出家门,考上中国最好的大学,在大学里写了100多万字,争取到策划名栏目的机会,在大学赢得那么多人的尊重。这就已经够了,这就可以让一些人汗颜了,他们24岁的时候达不到这样的高度,84岁的时候也一样。 请他们继续感慨吧,她的文章只不过是一个小剂量的兴奋剂——读来带着震撼和感动,却终不过,是一个励志软文,药效过后,该沉沦还是沉沦,该堕落继续堕落,直到成为社会上的浮渣,充满着油腻。 真正的领悟是放下同情,抱有尊敬,从行动上转变,像飞花一样,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精彩和自由! . . . . . . 插一句题外话:很早的时候我在儿童文学上就看过《卖米》这篇文章,那时这篇文章没有这么火,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之间这篇文章就刷屏了?一篇迟到的分享,一种姗姗来迟的刷屏,背后反映的只不过是一个赤裸裸的讽刺:社会的虚伪和喧浮——自古文士多寂寞,唯有死者留其名,一个逝去之人因为种种原因又重新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昔日的才华和才情被人所熟知,昔日的文章又被拿来反复琢磨,国民为死者开了一场盛大的祝福party,而其中的苦涩和失落恐怕只有死者一人去咀嚼回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