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房天语:别让排外主义像病毒一样侵蚀我们的社会

By sean at 2020-04-24

按:新冠病毒疫情下东亚裔在美国受到的歧视增多,而中国国内歧视外国人的现象也加剧了海外中国人面对的阻力。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7382?page=1

今年年初,中国全国的新冠病毒疫情正式爆发。随着特朗普政府对华关闭边境,我和其他在美国的华人取消了回中国探亲的计划;不少回乡庆祝春节的人滞留在国内,无法回到校园和办公室里。

在为家人朋友的健康、安全担忧的同时,我们还为在太平洋彼岸自己的境况焦虑。虽然美国并未限制中国公民入境,但不少华人取消了短期出国的计划,怕因为护照上的出生地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当“中国”成为了新冠病毒的代名词,东亚裔在全美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歧视。旧金山州立大学的研究表示,仅在1月28日至2月24日之间就有超过1000起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案件。从社交媒体上传播的视频中不难发现,这其中不少甚至涉及到了暴力行为。在法国,华人们举着 “我不是病毒(Je ne suis pas un virus)”的牌子,在社交媒体上发声。食客们也开始避免亚洲餐厅,让华人区的中餐馆生意备受打击。

身在美国,我自己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也一直避免佩戴口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关注。讽刺的是,在美国大多数华人当时都未曾访问中国,且由于边境政策,有中国旅游史的民众很难回到美国。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似乎只能反映施暴者的愚昧和无知。

中国疫情好转了,北美的疫情却不断加剧。随着境外输入案例的不断增加,海外回到中国的旅客成为了政府和民众重点警觉的对象。一个月来,政府先是强制 14 天集中隔离,再禁止外国公民入境。民航局也在3月 29 日减少了航线,要求每个航空公司每个国家每周只保留一个航班。

“预防外国人”阴差阳错地成为了预防外来疫情的最明显对象。虽然北京3月复工,但我的一位美国籍编辑朋友却无法回到办公室,因为写字楼的物业不再让外国人进入。英国《卫报》的记者 Lily Kuo 在推特上写道,在入住上海一家酒店时,她因持有美国护照被拒绝入住,虽近期并无美国旅行历史。个别人士对防疫法律的不遵守,也让“洋垃圾”这类论述再次浮出水面。这些经历不只是单独的案例,而是对外国居民污名化可见的激增。

像其它国家的种族歧视一样,最严重的受害者往往是有色人种。在非洲裔人口密集的广州市,一家麦当劳门店写出英文告示,明确禁止黑人进入餐厅。该餐厅随后因压力道歉。据英国广播电台报道,大量非洲裔广州居民被无故强制检测,有些被放进隔离酒店并被房东驱逐。有居民表示,房产中介也拒绝出租给非洲人,导致不少人流落街头。虽然中国中央政府否认针对种族的区别对待,但这些令人不安的遭遇导致非洲数个国家政府召见中国大使,更是受到了非盟主席穆萨•法基的谴责。美国驻华大使馆也发布提示,警告非洲裔美国公民避免访穗。据《金融时报》报道,非洲部分国家在华外交官签署联名信,向中国外交部门表示抗议。

值得提出的是,这类歧视在中国的盛行也加剧了海外中国人面对的阻力,同时也伤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仅仅在非洲就有近100万中国公民,且随着中企在当地越来越多的投资、中非合作的紧密,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多个非洲国家网民在推特上将矛头指向当地华人,用 “#ChinaGoHome”、“#ChinaMustExplain” 等标签挑起反华情绪。肯尼亚国会议员摩西•库里亚(Moses Kuria)甚至借此机会提议遣返在肯中国公民。与此同时,中国多年来努力建设的国家形象也将因此在世界局部破裂,而这种负面影响与矛盾也将反射到海外不少华人身上。

国内民众对“外来”面孔的恐惧和歧视,不免让我联想到在西方许多种族歧视者的愚昧。当然,这场疫情并不是中国排外主义和种族歧视的第一次展现。从 2016 年“俏比洗衣溶珠”事件,到 2018 年央视春晚“涂黑脸”(blackface)丑闻,再到近期外国人居留条例的改革,中文社交媒体上的主流观点似乎充满了沙文主义色彩和种族主义偏见。虽然不少人拒绝承认这些偏见存在的现实,但它们在这次疫情污名化的过程中凸显出来。

疫情期间在美国几个月里,我经常收到国内朋友、家人关切的讯息,怕我因亚洲面孔受到不公对待甚至是歧视性的暴力。我从未因为亚洲面孔被餐厅拒绝服务或被酒店拒绝入住,但这种恐惧也让我更容易地用同理心看待中国今天的一些排外主义情绪。事实上,官方数据显示,大多数境外输入疫情都来自以留学生为主的中国公民,外国护照持有者只占很小一部分。和中国人在美国的境况类似,新的入境政策已经导致外国公民无法进入中国,更没法像很多人想的那样将病毒带到国内。我3月中旬回到北京,比绝大多数在华长居的外国人携带病毒的风险高得多。

在这次疫情之中,恐惧心理超越了理性。排外现象里,虽然部分是一些政府部门的决策,但更常见的是民众和企业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自作主张。一位加拿大好友在北京东直门一家商店被拒绝进入时,店主声称是上级规定。一个考虑不周的决定,可能会给他人带来数倍的困扰与麻烦。他打电话给当地政府,只得知没有这种要求,并让他下次遭遇类似情况时联络警察。其实,如果想要降低风险,与其通过肤色和国籍决断,不如参照近期的旅行历史,对中国人、外国人一视同仁——多问一个问题,增加一点信任,也许没有那么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新冠病毒袭击全球的如今,别让排外情绪向病毒一样侵蚀我们的社会。

排外主义, FT, 中文, 侵蚀, 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