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文人为何支持方方日记?
单纯就我看到的文本而言,她是对事件的记录,文笔还可以。不过大概也就是两百年前现实批判主义的基调,作品缺乏现代性,除现实意义外难有文学价值,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中被验证错误的地方有几处,不过看起来并没有那么严重,不至于大规模抵制,批判侧大概也有人带节奏。
“满地无主的手机”是个大瑕疵,错得离谱。应是上了当。
满地无主的手机是有人栽赃陷害。
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211719
一个私人日记,纵有错漏,不至于上升到那种辱骂攻击,全盘否定的程度。
方方日记的价值不用多说,历史会给出答案。
什么时候对公权力治下的新闻报道也有如此力度就好了,说句不好听的话,央视除了报道没有人传人和可防可控以及八名造谣者之外,有什么令人印象的东西吗?
文艺的自由与公众人物的重担
娱乐明星靠观众吃饭,有跟观众站一队的义务,但文人没这份义务,可以自由表达(尽管我认为,文艺不应僭越社会科学,应先声明不靠文艺指导社会,再自由表达)
但任何公众人物,不管小鲜肉还是小有名气的作家,都背负着和群众不对付就要被骂的重担,对此哭哭啼啼是不成熟的表现。
我是觉得日记本身无所谓,中国人对此事最直接的G点也是,外文封面和简介有明显的anti-China。
方方的问题是:她把宣传失察这样一个很严重的事,当成一件小事。有人觉得被伤害了,她没做诚恳的道歉(她明显意识到了把关不严确实是错的,白先生对她道歉,但她没有対公众道歉的意思),这些人就会去攻击她了。
同样的事在娱乐圈发生过无数次,做错了还不诚恳道歉就会彻底凉凉,这是当下社会对一切公众人物(非政坛)的要求,方方没有被针对,是她脱节了。
德文简介“《武汉日记》是一个独特的证据,证明了这场在短时间内蔓延到世界各地的灾难的起源,一个背信弃义的恐吓和掩盖制度,以及普通人对一个看似无所不能的政党的坚决抵抗。”
英文封面征求过我的意见,但我因为并不懂英文,所以没有想到过标题会改动。而白睿文先生也忽略了小字(也有人说那是一个中性的词)。后来发现问题,白睿文先生也向我表示了歉意,然后立即要求所有的出版社必须尊重我的原标题。德文的封面,我当然没有看到过。德文翻译是阿克曼先生,他和白睿文先生一样,都是对中国非常友好的人。现在的销售商在促销,或许会有言论走偏的问题。我没有外文阅读能力。但这些都可以及时纠正。目前已经协商好,要求这些文字必须先给翻译看,然后交我确认。而两个封面已经都改了过来。
为什么群情激奋?我觉得主要是群众对话语权低下的焦虑:
相比理工学科,中国的文科是远远落后世界水平的(想想现代哲学、文学、艺术,中国有几个国际大腕儿),话语权很低
西方媒体战力100,中国媒体战力5,群众的G点在于,他们希望中国仅有的一点有舆论话语权的文科知识分子,能pro-China,从战力5变成战力10,但大多沉默,看到方方反而让西方战力100变成105,群众就爆炸了
假如中国媒体战力是80甚至60,群众对方方会宽容很多。
我在大概三四个不同地方问了这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支持方方”,我觉得得到的大体趋势是同一个结果,反对观点基本上都源自于对文化管制的愤怒。这个问题本来就是一个高压罐子,方方只是一个爆发口。
对于这个问题~站在一个文人的立场上~我想了想莫言~又想了想高行健~就了然了。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我认识的同龄作家没有支持,我们的网络文学群里的网络作家(你们可以说他们低级只算写手但是我觉得他们比作协的所谓大家作品质量高)都没有支持,其他网络作家怎么看我也不知道。
别代表所有人。我发现支持的基本是作家协会的老作家,写作本事不大,写的东西看的人越来越少除了勾结举报打击网络文学啥都不会了。他们必须支持方方来体现自己作为作家团体的先进,维护这种优越感,因为只看作品质量他们没什么受众没法靠写书赚钱了。再失去文人士大夫式的地位断绝作协的资金他们就凉了,所以无论方方做了什么,她曾经是湖北省作协主席,现在是作协全委委员,作协的作家就必须维护她这是在维护作协。
所以很多老作家发声支持很正常利益之争罢了。如果她被打倒,紧接着社会的舆论就会转移到作协出来这种人渣,我们养作协干什么?接着就是作协资金被切断。他们将不得不好好写书或是改行。
日记真不真?看了一部分我不是湖北人很难判断真不真,但是只写坏的不写好的信息来源不够充足,至少算是不客观。对比之前写纽约日记的蓝蓝是真的上街了我觉得她写的更好有喜有忧死的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