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下一阶段的核心争端:产业补贴
最近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的一篇《State Support Helped Fuel Huawei’s Global Rise》(政府支持铺就华为全球崛起之路)引起了大陆诸多官媒的反击,当中的核心争议就是产业补贴,因此本文将回顾产业补贴的原理和作用,重新把视角放在中国政府对于产业布局的战略上。
一.补贴的作用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补贴有利于消费者,因为可以降低产品的价格,提高消费者但同时补贴会损害整个国家,因为它会扭曲市场价格,同时加剧财政负担,算起来整体福利还是吃亏的。然而在国际贸易领域,这一说法其实早就不适用了。
相反,出口补贴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帮助国内公司与外国公司竞争,从而提高国民福利。这个结论和之前的许多国际贸易模型相反,大多数模型中,政府不干预进出口是最优的。它就是著名的Brander-Spencer模型。
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 在他的著作《兜售繁荣》中提到了这个模型,我们用博弈论的角度可以简单描述一下。
假设现在有两家公司,一家外国公司,一家国内公司,他们考虑进入第三国或整个世界的新出口市场。如果只有一家公司进入,这家公司将获利;如果同时进入,则可能同时亏损。下面的表格分析了这种博弈的具体案例。
(国内公司的选项用黄色表示,外国公司的选项用绿色表示, 每个单元格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国内公司的收益,第二个数字表示外国公司的收益。)
图1显示了,假如无政府补贴时该博弈模型的发展。 如果两家公司都进入市场,它们各自将遭受1000万美元的损失,如果他们都退出市场,则两家公司都不会盈利或亏损。但是,如果只有一家公司进入,那家公司将实现5,000万美元的利润,而另一家公司则什么也没有。 (用橙色标记表示纳什均衡点),此时纳什均衡是只有一个公司进入的情况,不确定是国内公司还是国外公司。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国公司相对于本国公司而言具有优势(也许是因为它较早开始产品开发或者技术水平稍微领先),则本国公司将退出,而外国公司将进入市场。
但是,如果政府承诺对进入市场的国内公司进行补贴,游戏就变了,如图2所示。假设政府承诺提供2000万美元的补贴,而不论外国公司是否也进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国公司进入,国内公司将损失1000万,但将得到政府补贴的补偿,最终获得的净收益为1000万。 如果外国公司不进入,那么国内公司进入将大大有利可图。 结果,无论外国公司采取什么行动,国内公司的动机都是进入市场。 考虑到这一点,外国公司将会一直将自己排除在市场之外。
理论上来说,从本国的角度来看,此类补贴改善了社会福利。2000万美元的补贴是从政府到企业的转移,因此对国民福利没有影响。此时,国内公司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收益,否则本应归效率更高外国公司所有。
二.现实中的补贴模型 (待补充)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中国和自由贸易世界的关系则是另一回事,党国为了加强社会控制,建立了庞大的官僚机构,配合以冗余的国有企业,高昂的国内税收,极低的社会福利,其实相当于造成了极大全球的市场资源配置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补贴系统显然是一种“Beggar Thy Neighbor”的策略,因为它将会导致图3的情况。此时,纳什均衡点是双方都对产业进行补贴,产能会极度过剩,且最终双方的整体国民福利都是下降的(-10,-10),这说明建立补贴系统显然是一种增加交易成本的操作,最终是双输。
根据美国对中国反补贴调查案例的研究,以及WTO履约报告。
中国政府在补贴方面的不透明行为主要有:
- 政府赠款(如固定资产投资补贴、技改资金、上市补贴、世界名牌补贴等)
- 税收补贴(如税收减免、税收返还、差别出口退税率等)
- 优惠贷款(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贷款偏离市场定价等)
- 上游补贴(虽然部分被诉企业非国企,但使用了上游国企的低成本中间品,如钢铁、铝、电力等)
- 工业用地补贴,各地方政府通过开发区等实行政策优惠力度更大的政策
三.华为的补贴
现在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政府支持铺就华为全球崛起之路》这一篇中华为补贴有哪些吧。(筛选了一些重要信息)
- 《华尔街日报》通过检阅发现,援助中的最大一部分 (约 460 亿美元) 来自贷款、信贷额度及国有银行的其他援助。由于政府为推动科技行业发展采取了激励措施,该公司在 2008 年至 2018 年间节省税费高达 250 亿美元。其他援助方面,该公司还获得了 16 亿美元的补助和 20 亿美元的土地折价。
- 政府对华为的扶持有时很难量化。根据中国及其他官员的描述,中国中央政府曾在 1999 年采取不同寻常的干预举措,帮助该公司摆脱税务欺诈指控。
- 根据年度报告披露的信息,自 2008 年以来,华为获得的官方补助总计达到 16 亿美元。在截至 2018 年的五年里,华为得到的国家补贴金额是同期芬兰诺基亚公司 (Nokia Co.) 所获类似补贴金额的 17 倍。同期,瑞典爱立信 (Telefon AB) 未获得任何来自国家层面的补助。诺基亚和爱立信分别是全球第二和第三大通信设备制造商。
- 官方记录显示,在 2014 年到 2018 年期间,华为在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对手的竞标会上买下了南方城市东莞的十几幅地块,用于建设研究中心。根据中国地产价值数据库的资料,华为为这些土地支付的价格相当于东莞类似地块均价的 10%–50%。据《华尔街日报》评估,土地折扣帮助华为省下了大约 20 亿美元的资金。华为对于这个评估数字不予置评。
- 其他节省来自中国促进国内科技行业的政策。据《华尔街日报》估计,至少过去十年里,税收减免帮助华为节省了高达 250 亿美元所得税、增值税和其他税项支出。华为一名发言人对此回应称,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合规纳税。
- 财政扶持帮助华为以低价与对手展开竞争。《华尔街日报》看到的一份机密报告显示,2010 年,欧盟委员会发现,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调制解调器出口商受益于补贴。在引发调查的投诉人与华为达成一份「合作协议」后,欧盟委员会结束了调查。华为当时否认获得此类补贴。
- 《华尔街日报》发现,除补贴外,自 1998 年以来,华为还从中资银行获得了估计达 160 亿美元的贷款、出口信贷和其他形式的融资,用于该公司自身或其客户。
- 过去 20 年,国家开发银行 (China Development Bank) 和中国进出口银行 (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 这两家大型贷款机构为华为的客户提供了超过 300 亿美元信贷额度。世界银行 (World Bank) 和官方数据显示,至少在华为海外拓展的前十年里,这些银行向华为在发展中经济体的客户提供的贷款利率为 3% 左右,仅为中国 2004 年以来 5 年期基准利率的约一半。
- 华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长任正非今年早些时候说,华为不依赖政府援助。华为发言人后来表示,任正非的意思是华为没有接受特殊的政府援助。
懒得编辑链接了,链接我一概发那边了 见谅啦https://pincong.rocks/article/11643
这边不能编辑,但是我依然会催稿“待补充”部分的:)
去年这个时候,还说贸易战第一阶段包括产业补贴问题,现在全都拖到第二阶段,通信壁垒、国企等问题甚至遥遥无期。
我以前一直以为补贴就是拿中国劳动者的血汗倒贴美国……看了楼主的分析才发现不是这样。之前我认为,补贴的本质实际是用货物换美刀/人民币,意味着国内的货物总量减少而货币增多。现在看来不是那么简单。
关于补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星,在国家支持下通过逆周期操作,越降价越增产,逼死日本厂商,垄断后再慢慢回收利润。
虽然国家补贴对华为崛起功不可没,但我认为华为的竞争力并不来自国家补贴,本质是劳动力价格,华为的薪资水平在国内不算低,但相比欧美,只是十分之一而已。
@令狐冲 #3 虽然说叫低人权优势也没问题,但我觉得本质上是劳动力相对优势。因为原来在农村的劳动力边际产出基本为0,农村那点地,一个劳动力就够了,只是没有工作机会,一个家庭三四个劳动力不得不都耗在上面。
从这个角度上,政府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型企业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内需很弱,只能发展出口,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让滞留农村的边际产出为0的人有产出。入世以后,这些劳动力有了工作机会,不论工作多么艰辛,也远比农村种地强。我认为这是政府鼓励出口加工型企业的逻辑。
而且出口加工企业落地,会产生正外部性,比如技术溢出、工艺进步等,当然也会有负外部性,环境污染。
高精尖技术补贴,这就是各国的产业政策了,奥巴马扶持特斯拉,我一点意见没有,像空客和波音这种超级产业,诱惑力太大,这些政客不可能真放弃这块肥肉。
我觉得中国的产业补贴,核心问题在于腐败和不透明,太阳能光伏产业和电动汽车产业补贴,基本就是赤裸裸的利益输送,这只是所有人在明面上看到的,看不到的有多少谁都不知道。
我不认为单纯从产业补贴这种表面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日本和韩国的产业政策,政府干预和扶持程度不比中共低。我本质上不看好贸易条款中反补贴有实质作用,补贴在中美贸易顺差中作用没有那么大。我认为本质还是劳动力价格的相对优势,不是说没有补贴了,中国产品就没有竞争力了。对中国来说,劳动力价格相对优势,会慢慢消失,而美国的劳动力数量和生产率仍然保持绝对优势,这是我长期看空中国看多美国的论据。
产业补贴自然国国都有,军工,高科技,甚至只是给当地带来就业岗位。政府多少会祭出些优惠来帮助这些公司。
说穿了,贸易保护谁都有。北京的思路也没错,要想避免来日掉入中等收入,的确要发展科研技术转型。
至于界线在哪里,我觉得还是体制的问题。
中南海透明度零,任何手段玩法都搞出中国特色,不按游戏规则来。
补贴和退税如果是万能的,那非自由经济实体国家应该都很占优势才对。
中国的制造“强大国家企业”计划更像是渗透全球化分工,制造一种你无法没有我的假象。
你看,我们就可以没有印度,而印度不能没有中国(!!)
这跟搞基建救国一样,都不是万能的。
不过我个人的兴趣点其实是:中国也许已经不需要背上外汇储备依赖症。
@令狐冲 #3 低人权优势是真实的,比如xj的监狱工厂。
@小二 #2 华为的年薪已经到了稍微有点工龄的都是年入百万,年轻一点的是五十万起步,不说hw 就是深圳几个牛科技企都是大把的五六十万年纪轻轻。。你说只有十分之一,恐怕错了。应该说是不如faang,但再下面的外企都已经不如hw。
说实话深圳再来几个牛b大学,房价上百万是很合理的
东莞真的不行,土鳖干部都去广州买房炒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