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公知被污名化时间线和标志性事件

By KP2020 at 2019-11-26

请大家一起还原这一过程,记得品葱 以前有一个答案讲公知被污名化的过程是精心策划的,先禁声那些非常有说服力德高望重的,刻意留下那些水平低甚至是假货的公知。

这里的公知定义不是「公共知识分子」,而是指中国大陆互联网语境下的公知——即从大知识分子到普通网红在内的有一定公共话语权的整个群体。

品葱以前的相关讨论

  •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id-5238
  •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5048
  •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5558
  • https://pincong.rocks/article/3774
  •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9332
  •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7872

污名, 公知, 标志性, 事件, 时间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1126174857/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5558

印象中大概是这里头曾有个更精彩直白的答案,可惜再回去已经看不到了,或者是我记错了?

KP2020 at 2019-11-26
1

柴静。算公知么?标志性事件是对丁仲礼院士的专访。采访时间实际上是2010年,但是此视频被拿出来翻炒是15年——即《穹顶之下》播出之后。

glow at 2019-11-26
2

人民日报在2013年第一次提到“公知”这一概念。首次出现,是2013年4月的贴标签”令社会认知简单化

同年6月,在惩防网络谣言是国际社会共同选择这一主题版面下,“名人应自律”一节直接点名公知进行批评,放在了“观点”中:

客观地说,不少拥有大量粉丝的网络“公知名人”在普及专业知识、传播健康信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一些名人……

这一阶段,是公知的“争议化”。

到了2017年,公知的“污名化”已经完成,人民日报开始默认公知一词的绝对负面含义,例如2017年11月的从国歌谈爱国主义

…… “国家不值得爱”,由此所推导出来的必然是“国家不值得保卫”,但纳粹的铁蹄使那些天真的“公知”终于醒悟到这种想法的荒谬,可为时已晚。

估计环球时报比人民日报提前一到两年。

懦夫斯基 at 2019-11-27
3
用户已注销,隐藏回帖
深圳湾 at 2019-11-27
4
用户已注销,隐藏回帖
深圳湾 at 2019-11-2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