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媒體的心理控制理論及手段

By sorrysorrysorry at 2019-11-04

https://blog.xuite.net/kesaite/blog/561561735-%E5%A4%A7%E7%9C%BE%E5%AA%92%E9%AB%94%E7%9A%84%E5%BF%83%E7%90%86%E6%8E%A7%E5%88%B6%E7%90%86%E8%AB%96%E5%8F%8A%E6%89%8B%E6%AE%B5

非常有必要去整理下西方spin doctor(误导 带节奏 造谣 混乱 控制)的教程,tg现在是洋为中用/////////

卡爾・榮格是分析心理學(亦稱榮格心理學)的開山祖師,這個學說強調通過探索夢境、藝術、神話、宗教、象徵還有哲學來闡釋心理。這位瑞士治療師首先提出了許多至今仍被津津樂道的心理學概念,譬如原型、情結、人格面具、內向/外向以及共時性。榮格深受來自他的家庭的神秘學背景影響,他的祖父卡爾・古斯塔夫是一名熱心的共濟會員(也是總大師),而榮格本人後來更發現他的一些祖先還是玫瑰十字會員。這解釋了他對東西方哲學、煉金術、占星學和象徵主義的莫大興趣。他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誤解)的其中一個概念就是集體潛意識。

“我的看法如下:除去徹頭徹尾屬於個人本質、往往被我們以為是唯一的經驗心理的直接意識(即使我們把個人的潛意識納入考慮),其實還存在著第二種集體的、普遍的且非人格化的心理系統,這在所有個體中都相同。這種集體潛意識並非自發生長,而是經由繼承所得。它形成自預先存在的形式,這些原型只能成為其次的意識,它會為某些心理內容確立形式。”

——卡爾・榮格《集體潛意識的概念》(The Concept of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集體潛意識是透過不同文明中的類似符號與神話形象交織構成。這些原型符號似乎深嵌在我們的集體潛意識裡,令接觸一旦發生,我們就會自然對其產生吸引與著迷。正因如此,即使許多人對符號的秘儀含義一無所知,神秘學符號也依然能對他們起到很大影響。諸如愛德華・D・伯內斯這樣的大眾媒體思想家便從此獲得靈感、進而發現操縱公眾的個體與集體潛意識的不二法門。

《大都會》——一部生於精英,死於精英的電影?

與上面呈現的信息相反,關於神秘學象徵主義的文獻反而宛如海底撈針。不過這並不令人訝異,畢竟“神秘學”一詞本來就意味著“隱藏的”。同時它也意指“保留給知情者”,因為它大多只會教授給那些被認為有資格知道的人。由於既不在課堂上被教導,也不從被媒體討論;因此,神秘學普遍被看作是邊緣甚至荒唐的東西。

然而,神秘學知識在屬於它的領域裡卻不被認為是胡說八道,反倒是永恆與神聖之物。歷史悠久的奧祕與神秘學知識一直通過不同的秘密社團不斷傳承,從古老的埃及人到東方神秘學派,還有從聖殿騎士團再到今日的共濟會。即使對這門知識的深刻掌握很可能已經因為數個世紀的變遷大不如前,不過神秘學派依然保持著它們高度象徵性、儀式性以及形而上的主要特色。那些曾一度是古代文明中最為複雜難解的特色已被現代社會完全排斥,被實用唯物主義棄如敝履。因為如此,務實的一般人才總是對這種儀式性的作風感到難以解裡。

“假如這種內在的學說總是被隱藏得不為大眾所知,而且後者還被特意賦予了一套設計好的簡單法典的話,那麼是不是很有可能其實現代文明的各個方面——哲學、倫理、宗教還有科學——實際上都對它們的信念依據的理論與教條的真正意義毫無頭緒?這個種族從古老的國度那裡繼承而來的藝術和科學是否都被掩人耳目在了神秘的外表之下,而只有最聰明出眾的才智才可以一覽其奧祕?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曼利・P・霍爾《歷代秘教》

為大眾設計好的“簡單的法典”在過去就是有組織的宗教。現在它變成了大眾媒體的聖殿,沒有一天不是在佈道宣講極端唯物主義、精神空虛、自我中心還有個人主義。正如所有偉大的哲學學派都曾教導過,這一切都與要成為一個真正的自由人所要俱備的條件截然相違。不管怎麼說,愚蠢的群眾都更容易會受騙上當不是嗎?

“這些盲目的奴隸被告知說,他們都非常‘自由’和‘受過高等教育’,即使擺在他們面前的是連中世紀農民都會害怕地驚叫然後跑開的未來。現代人如此天真幼稚的開懷,就像是在讀著上面載明‘這條路將引領你通往死亡與奴役’的、就是古代傳統農民都看得懂的廣告牌一樣。”

——邁克爾・A・霍夫曼(Michael A. Hoffman II)《秘密社團與心理戰爭》(Secret Societies and Psychological Warfare)

, , , 心理,


不过这个博主貌似是个阴谋论爱好者。阴谋论爽是爽了,就是屁也没用。阴谋论不会告诉你啥时候股市大涨,他只会说,所有的大涨都是阴谋。hmmm

sorrysorrysorry at 2019-11-04
1

斯大林被称一流的社会心理学家 控制人的两个绝招 http://book.people.com.cn/n/2014/0404/c69398-24829123.html 以庸才小人取代干才贤人

斯大林通过建立起恐惧加收买的负筛选人事制度,把在列宁时代涌现的最有才能的人,一个个地在政治上乃至肉体上消灭了。那些跟列宁非常亲密的同事,只要在任何一个方面比斯大林突出,都被干掉了。

二战初,德国军队之所以能一下毁掉几十万苏联红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苏军中最杰出的将领,一大半要么被自己的政府干掉了,要么在监狱里。战争期间苏联存亡一线时,有人建议该把监狱里少数幸存的将军放出来,重组红军,后来战功卓绝的罗科索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杰出的战时经济最高管理者沃兹涅先斯基,军工生产和战略物资体系,全部是他在做统筹安排。没有这个奇才,苏联在毁灭性打击后,不可能那么快地组织起战时经济。二战结束后,他也被消灭了。

几乎无人是不可被消灭的——假如他才能卓越又具有独立见解的话。对斯大林绝对听话的庸才和坏人才可能被重用。他用人有个绝招,就是提拔劣迹斑斑、教育程度低、能力差的人干狠事。为何?要把那些正直和优秀的人栽赃成特务、间谍、恐怖活动组织者,没法使用正派的人,只能用劣迹斑斑的人。用苏联最出色的军史学家沃尔科戈诺夫的话说,斯大林消灭优秀文武人才过程中最依赖的叶若夫、维辛斯基、乌尔里希、贝利亚、梅赫利斯等,不仅不符合党政高级干部的德才高标准,事实上他们全是普通道德和法律意义上的恶徒和罪犯。

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苏联的人事格局已经定型了。赫鲁晓夫时代给党政领导当顾问的学者私下问:我们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大国,成批的领导人素质却怎么都这么低?做过六任苏联最高层顾问的阿尔巴托夫总结道:“斯大林体制最沉痛的后果之一,就是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把这个国家置于软弱无能的领导之下,消灭了千百万优秀的人才,使社会肌体失血过多,切断了最有才华的人的出路,却给那些最善于钻营的人的飞黄腾达和官运亨通,铺垫了通道。这不是偶然的。斯大林体制运作几十年后,常常找不到很优秀的人来代替庸人。这一点可以解释赫鲁晓夫提拔的人,智力水平和管理才能为何如此之低。他们过去之所以被选中并得到升迁,并非是因为出类拔萃,只是听话。他们熬过来了,是因为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坚定信念。他们之所以浮到上面,首先是由于地位比他们高的人没有把他们看作是竞争对手。

斯大林的人事做法树立了一个坏样板。到了1960-1980年代,苏联已经难以提拔出列宁一代那样的优秀人才梯队,那样的人才不是提拔出来的。苏联既有的体制惯性之力量,已经把自己的大脑和手脚捆绑得太紧。俄罗斯历史上人才辈出,但斯大林的人事制度却把极为丰沛的人才资源筛选出局,只让三四流的人员管理一个庞然大国,日新月异的局面自然是出不来的,只能一步步走向衰亡。

(摘自2012年5月10日《南方周末》,作者丁学良,有删节) 【1】【2】

sorrysorrysorry at 2019-11-04
2

这个地方我要插一句评论,前几年非常火的一个动画视频 前进 达瓦里希,里头是把贝利亚说成是好人。而毫无疑问的历史上的贝利亚是彻头彻尾的残暴刽子手。这就是在中国儿童最受欢迎的地方播放并几乎是灌输的动画片的意识形态导向。

sorrysorrysorry at 2019-11-04
3

某种角度看,猪头皇帝是斯大林和勃列日涅夫的加起来之和除以2.非常的平庸好大喜功,但又非常仇视优秀的同事或者说热衷排除一切不稳定因素。好在他上台时候已经五十多,应该不至于干满三十年。否则那真的是最恶毒的诅咒了。

sorrysorrysorry at 2019-11-04
4

只知道美式大片好看,把我心理操控得跌宕起伏,太牛了。

有时当愚蠢的观眾是好事,比当冰冷的思想僵尸好,快乐,开心多了。

笑翻江山 at 2019-11-04
5

@习包子打狗 #5 你说的策略就是 misleading和spin doctor标准操作指南之一。刘阿訇和郭教练都是spin doctor这是毫无疑问 。但对于郭,我尚有一丝赞同,对阿訇希望他赶紧自生自灭可耻小人伪装成基督徒混进欧美圈子的小人。 不过在我看来,海外my早怎么搞乱,对国内而言,都无法造成实质伤害。真正的战神必须是shawn zhang。怎么讲?特朗普玩不过中国,美国人也只能指望撒切尔里根转世投胎快点来,否则他们嬴不了。

把郭骗的几亿给shawn zhang让他带出一支精英队伍来,何愁大业不成?

sorrysorrysorry at 2019-11-04
6

抗拒互联网吸引力的心理技巧

本文作者艾略特‧伯克曼(Elliot Berkman)是俄勒冈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本文原载“对话”(The Conversation)网站,译文略有删节。

Assistant Professor,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Oregon “超可爱的22只动物宝宝!”热门新闻标题这样写道,“你不会相信第11只有多萌!”

尽管我没剩多少时间,且充满怀疑(它们到底能有多可爱?),我还是点了进去。毕竟我只是个普通人。然而这种失败的自我调节至少花去了我半小时的工作时间——也包括点进其它诱人的标题、查看推特上的怪图和脸书上的讨论。

互联网分散着我们的注意力,貌似不可避免:它让我们不知不觉在网上花钱,也悄悄藏在我们工作文档的后面——只消点击鼠标。近期有研究表明,美国人每天花在电子设备上的时间平均达五个半小时,英国人看手机的平均次数则为221次(平均4.3分钟一次)。

同时,网站和手机应用开发商都利用着人的行为倾向,来设计自己的产品和网站以吸引目光。迈克尔‧舒尔森(Michael Schulson)在网络杂志《Aeon》上撰文指出:“开发者把自己的前途押在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上,以尽可能多地赢得注意力。”

鉴于互联网的无处不在,及其设置的各种陷阱,在这个网络消费不断增长的时代,我们能自己做主吗,还是只能付出工作、家庭或人际关系的代价?心理学研究已发现一些有效的对策。

诱人点击的招数

认识一些网络作家和网络开发人员用来吸引注意力的招数是很重要的。

标题里奇怪的数字22就是其中一种。标题的数字通常很整齐,人们会说“前十榜单”或“财富五百强”,不寻常的数字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因为它们打破了这种惯例。在一项经典研究中,社会心理学家安东尼‧帕拉特坎尼斯(Anthony Pratkanis)及合作者们发现,乞丐索要三毛七(美元)时,给钱的路人比乞丐索要一枚两毛五硬币时要多六成。

当我看到新闻标题时也会如此。这种情况下,我脑海中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它们到底有多可爱?”让我很容易点进去。

无论是索要三毛七,还是用“图11”吸引你,我们都停下手上的事情,陷入了网络的迷宫。心里有疑问,就想要答案,这种倾向被心理学家称作“修辞性疑问效应”(rhetorical question effect),这促使我们更进一步去探究某一事物。

这些吸引人的技巧利用了我们思想的一些自然特性:当有意外刺激发生时,我们的注意力会被吸引,这有可能让我们不被车撞,或者注意到银行账户余额的异变。因此,想要关闭这种“警报系统”或忽略警报是没有用的。

最大限度约束自己

网上内容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抓住我们的注意力,有些还让人不断想回来看更多,比如有人回复帖子时给你发通知,或进行基于网民投票的实力排名等等。这些都针对着我们大脑中寻求社会认可的强大心理。

毫不奇怪,上网往往作为一种不良瘾好被提及。心理学家对网瘾(特别在青少年中)的普遍性也日益关注。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

如同奥德修斯抵御海妖塞壬(Sirens)歌声的诱惑,最好的办法可能是提前为我们自己制定行动方案——必要时还要使用强力。

奥德修斯让手下的人把他绑到桅杆上,直到船只驶出塞壬的海域。这是“预先承诺”的一例,换句话说,就是提前在行为方面强加某种条件的自我控制策略。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表明,如果专业校对人员能多设定几个最后期限(比如一个月内每周完成一件工作),比起只需在月底交出同样多工作来说,会更少犯错误,并且能更早完成工作。 约翰.威廉‧沃特豪斯的《尤利西斯和塞壬》(1891年)。(维基共享资源) 约翰.威廉‧沃特豪斯的《尤利西斯和塞壬》(1891年)。(维基共享资源)

如今,要效仿奥德修斯的策略,可以利用技术来“将自己绑上”:Cold Turkey(冷火鸡)和SelfControl(自我控制)等软件包都能防止你过于频繁地上某些网站或登录自己的电邮账户。

公开你的承诺

当众宣布“预先承诺”则可以使之更有效,因为如果食言,我们的社会声望将岌岌可危,由此我们会努力去满足社会期待,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

研究自我控制的科学家也看到,预先承诺和拦截网站的软件等与其说是“秘笈”,不如说是自我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最近的一项研究追踪了一大批人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目标、面临的诱惑和抵抗它们的能力。与预期的相反,那些擅长自我控制(有可靠的问卷作为评估)的人并不能很好地抵御诱惑,甚至表现得非常糟糕。这如何解释呢?原因即在于,自我控制和抵御诱惑不是一回事。

我们通常认为自我控制就是突破外界干扰,其实在心里学家看来,良好的自我控制力是善于避免面对诱惑。就如同这项研究指出的,自我控制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提前规划、避开那些陷阱。

由此,下一次你需要完成某件事时,可以考虑“提前承诺”不上网。就像奥德修斯那样,要清楚一点:当发现自己直面诱惑时,可能城池已然失守。@*

sorrysorrysorry at 2019-11-04
7

@sorrysorrysorry #1

确实博主失算了,本来显然想做的是一种论证引据型的说明文章,结果看不进去的人一样还是会彻底看不进去,把整个都以阴谋论来"标签化"后"小说"掉了。白辛苦的写多少、多可信可靠都一样不会被接受。到还不如只留具有刺激性、惊悚性的简要部分了

何所言 at 2019-11-04
8

@sorrysorrysorry #2

比起说斯大林是什么"学家",甚至"心理学家",实际上到不如说是一流的具有实践条件的实践性流氓。在流氓经验的越来越丰富下,以实际临床经验更有效的掌握了使用简单流氓方法--恐惧带来的支配效应,或其他无非类似于此的流氓技术。

这一点上,共产党国家的领头者,都可以把其简单的流氓手段夸大成"懂得心理、思考深入"等等,而掩盖实际只是流氓实践的经验性累积结果。

我回复引用文的原作者也只会这么回复,定作文章在夸大其本领之外,就不会多看了

何所言 at 2019-12-13
9

@习包子打狗 #5

高级特务、高级五毛就是用来不停在比较重要的时候牺牲,并不停替换补充的臭布。只是起初察觉不出来那是五毛的民众会被骗,然后发现其彻底撕破伪装时,还继续以为只是刚转变立场、刚投匪

何所言 at 2019-12-1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