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斯基」写的,都读不下去,什么《战争与和平》《罪与罚》《卡玛左夫兄弟》之类的……
貌似不多,记得两本,《围城》,读到一半觉得过于絮叨和酸臭,《形而上学》读了20页,第二天就还给图书馆了,过于不知所云。
最重要的是,不是有主动阅读需求的书(比如教材/工具书),就不要逼自己了,反正八字不和,五行相冲,互不上眼。
读书要有目的、有兴趣、有计划、有时间,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有系统化的策略。
一定要有需求
不要随便为了打发时间而去读闲书,也不要因为别人都说红楼梦、1984是必读名著而去读,这种动机注定导致半途而废。
以我自己为例,大学以前是被逼着读文学类名著,根本读不进去,归根结底就是没有需求。后来进入职场之后在各种利益冲突跟矛盾中奋勇挣扎之后,就对职场小说很感兴趣,对涉及职场的教育课程(管理学、社交礼仪等乱七八糟的)也有了兴趣。读书也是出于实用主义的目的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麻烦才有动力。你说让一个高中生去读职场小说?社交礼仪?我还不如去打街机、打篮球、泡马子。
读政治学著作也是出于实际需要,当发现你自己被政治关心了之后,当你不懂政治而吃了巨大的亏之后,你就有动力为了战胜它而去搞懂它。
一定要系统化
系统化的学习方法是,一定要从导论性质的书/文章开始读,这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方法。比方说要了解中国哲学,一定先从冯友兰那本薄薄的《中国哲学简史》开始,上去就抱着《道德经》、王明阳之类的啃就是最2B的做法。你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必然是先打开地图,而不是直接随机闲逛。同理,了解一个陌生领域的时候首先得找到地图——导论。这个导论能给你勾画一个脉络,给你一个框架,让你快速了解这个领域的基本问题、基本逻辑。有了这个脉络,对各种重要思想都了解大概之后,你再选择要不要对其中一个进行深入了解,而你作出选择的时候往往是已经带着问题去了。
任何一个领域,不管多大多小,都一定有导论性质的文章和书籍,它们是专业学者进行领域知识拓展加深的必要台阶,所以你只要找一定能找到的。发展再快的领域,比如人工智能,每年都有不少对某个课题子课题的review、survey文章发表。除非你的研究已经做到最前沿,否则一定有前人帮你总结好了脉络,画好了地图的,这些地图即便略有落后,但对一个外行来说是绝对够用的。
系统化读书法的补充
读具体某一本书的时候,也要用学习一个领域的方法,先快速略读了解整体纲要,再细读。《红楼梦》这本书我在困惑于复杂的中式家族内部关系的阶段读过,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学习和了解中式家族关系的模式跟七大姑八大姨的心理。红楼梦博大精深,一堆红学家从里头研究出不少稀奇古怪的也是有价值的东西,不过对我来说那些毫无意义,从为了理解人情世故的目的来说,我看一遍曹雪芹亲自写的那部分就足够我自己用了,我也没兴趣再去深入了解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有效的读书,首先要为自己设定一个有限的目的,否则就陷入无底洞了。
当然,这些只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谈读名著。
@榴梿 #1 党国教育部、社科学院推荐的那些,是不好看。不推荐,甚至禁止的那些,大多都很好看。索尔仁尼琴等一批异见作家是切合党国读者心思的好看,大抵优秀的作品总要是反政府的。《我们》好歹也是反乌托邦小说的老资历了。 @天神九頭鳥 #2 惭愧,我至今都对《红楼梦》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总觉得它还是在循环古老的规训。
@Merlin #3 哲学类著作看不下去,翻译要背至少一半的锅。我理想中的翻译,宁可把复杂的长句拆解成一页纸,也不应当照猫画虎地把从句堆叠得老高,成为在信息时代之前就有的“机翻”。
@wahahaa #6 非常感谢分享阅读方法,其实我发帖本意只是想灌灌水,吐槽一下哪些书可能名不副实,真是无心插柳,抛砖引玉:)
我觉得我们可以组个reading club,每个月轮流推荐一本书,non-fiction fiction都可以。 政治沾边不沾边都可以,然后当月大家可以讨论该本书。
推荐人最好看过那本书,衡量大众性,有趣性,可读性。 比较生硬的,就推荐短一点的,免得看不下去。 让不同人轮流推荐的话又可以确保多样性。
百年孤独。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关系太混乱了。 不过那是初中时的事了,再后来也没再重新翻开看。
海德格尔,那真的是天书,有字天书。看了一行字就合上了。
我觉得没有必要勉强自己读没有兴趣的书。 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对于小说有一个比较投机取巧的办法,从后往前看。翻到最后几章快速看到结局,然后再回到前面。 至于专业书籍,那就是必须要选择比较有口碑的作品,哪怕是微积分呢一样有不同版本的,比如清华就改成英文版的,特别好
《红楼梦》是传统文化的东西,现代人思维方式上不同,一般在喜欢传统元素的状态下才能理解。举个例子,有的人说顺从规则入乡随俗,人之常情,有的人就认为快意恩仇,有话就说有屁就放,这才是天性自然。你说他俩谁对谁错?其实都对也都错。你意识到这样的状态,喜欢这样的状态,才会对传统的文字表达有一些感觉。
谁真谁假?真事隐去,人在梦里,梦在人作。
对我来说多了去了,哪怕西方哲学史我也是跳着看的……兴趣的事情不能逼自己…… 比如我每次看神曲(中文版)都只看地狱篇,一到炼狱篇我就觉得索然无味,至于但丁同学的女神是什么样子我就更没兴趣了……
以及难道只有我觉得红楼梦挺好看的……?
基本上俄国作家的长篇小说书我都读不下去,中短篇还不错,不过如果有选择,最爱法国的长篇小说…
@漢娜怎麼說 #16
这个好,支持支持。我看大部头的书比较少,闲暇时间比较喜欢看WSJ和Bloomberg Businessweek,分享一篇最近看的news:
The Rising Threat of Digital Nationalism
https://www.wsj.com/articles/the-rising-threat-of-digital-nationalism-11572620577?mod=business_major_pos7
写得很不错的,把internet从一个开放的平台慢慢演变成各个国家的孤岛的过程写得很清楚。